说明

关于本年谱

《鲁迅日记》35万字

收集于网络,整理并发布于幕布:
https://share.mubu.com/doc/l4e3phdCE

本想导入此处,但字数太多,导入不成功。

《鲁迅族谱》

我整理的鲁迅族谱,包括后人当下的照片,应该是网上最全面的版本:
https://www.familyecho.com/?p=QBXTY&c=x0vppd9pna&f=676780978113344855

幼年 老家阶段 0-16岁

1881年 清光绪7年 1岁

9月25日(农历8月3日)出生

1885年 清光绪11年 5岁

#二弟 周作人出生

一月,二弟周作人出生。

1887年 清光绪13年 7岁

入家塾

入家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88年 清光绪14年 8岁

#三弟 周建人出生

十一月,妹端姑因天花未满周岁即夭折, #三弟 周建人出生。

1892年 清光绪18年 12岁

三味书屋 寿镜吾先生

二月,入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1893年 清光绪19年 13岁

科场案

二月十六日曾祖母戴氏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四月祖父介孚公,自北京归。秋,介孚公因〝科场案〞下狱,鲁迅被送往外婆家暂住。

七月,四弟椿寿出生。

1894年 清光绪20年 14岁

家道中落

春,回家,仍就读于三味书屋。

冬,父周伯宜病重,为求医买药,常出入于当铺、药店之间,家道遂中落。

1896年 清光绪22年 16岁

父病故,家境益艰。 #去世

十月,父周伯宜病故,终年三十七岁。

父卒后,家境益艰。

清光绪/宣统 ~31岁

1898年 清光绪24年 18岁

南京求学
#四弟 夭折 #去世

五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求学。

十月,因不满水师学堂的腐败、守旧,改考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鲁迅这时受了康梁维新的影响,又读到了《天演论》等译着,开始接受进化论与民主思想。

十二月,四弟椿寿夭折。

1901年 清光绪27年 21岁

学习+实习

继续在矿务铁路学堂求学。

十一月,到青龙山煤矿实习。

1902年 清光绪28年 22岁

毕业→日本留学

一月,以一等第三名从矿务铁路学堂毕业。

四月,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日语。

十一月,与许寿裳、陶成章等百余人在东京组成浙江同乡会,决定出版《浙江潮》月刊。课余积极参加当时爱国志士的反清革命活动。

1903年 清光绪29年 23岁

留学,《浙江潮》发表文章

三月,剪去发辫,摄〝断发照〞。

六月,在《浙江潮》第五期发表〈斯巴达之魂〉与译文〈哀圣〉(法国作家雨果的随笔)。

十月,在《浙江潮》第八期发表〈说锡〉与〈中国地质论〉。所译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学小说《月界旅行》由东京进化社出版。

十二月,所译凡尔纳科学小说《地底旅行》第一、二回在《浙江潮》第十期发表,该书的全译本后于1906年由南京城新书局出版。

1904年 清光绪30年 24岁

仙台医学,祖父 #去世

四月,在弘文书院结业。

七月,祖父介孚公卒,终年六十八岁。

九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

1906年 清光绪32年 26岁

弃医从文,回国完婚,又回东京

一月,弃医从文,决定用文艺来改变国。

三月,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到东京开始从事文艺活动。。

夏秋间,奉母命回绍兴与山阴县朱安女士完婚,婚后即返东京。

1907年 清光绪33年 27岁

《河南月刊》

夏,与许寿裳等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实现。。

冬,作〈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都发表在河南留学生主办的《河南》月刊上。

1908年 清光绪34年 28岁

继续为《河南》月刊撰稿,着〈破恶声论〉(未完),翻译匈牙利作家簌息的《裴彖飞诗论》。

夏,与许寿裳、钱玄同、周作人等请章太炎在民报社讲解《说文解字》。

1909年 清宣统元年 29岁

《域外小说集》
8月回国,杭州教书

三月,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

七月,出版《域外小说集》第二册。

八月,结束日本留学生活,回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清宣统2年 30岁

祖母 #去世

四月,祖母蒋太君卒,终年六十九岁。

九月,改任绍兴府中学堂生物学教员及监学。授课之余,开始辑录唐以前的小说佚文(后汇成《古小说钩沉》)及有关会稽的史地佚文(后汇成《会稽郡故书杂集》)。

1911年 清宣统3年 31岁

十一月,杭州光复。绍兴光复后,以王金发为首的绍兴军公政府委任鲁迅为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1913年(民国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由恽铁樵主编的上海《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

⭕民国时期 ~56岁

主要影响期

1912年 民国元年 32岁⭕

→南京教育部→北京

一月,在绍兴《越铎日报》创刊号上发表〈《越铎》出世辞〉。

二月,辞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职,应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随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日记

五日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下午三时半车发,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约七时抵北京,宿长发店。夜至山会邑馆〔1〕访许铭伯先生,得《越中先贤祠目》一册。

六日上午移入山会邑馆。坐骡车赴教育部〔2〕,即归。予二弟信。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蜰虫〔3〕三四十,乃卧卓上以避之。

七日夜饮于广和居〔4〕。长班为易床板,始得睡。

八日致二弟信凡三纸,恐或遗失,遂以快信去。下午得二弟信,二日发。夜饮于致美斋,国亲作主。

九日夜小雨。微觉发热,似冒寒也。

十日晨九时至下午四时半至教育部视事,枯坐终日,极无聊赖。国亲移去。

十一日上午得二弟、信子、三弟信,五日发。午就胡梓方寓午餐。夕董恂士来,张协和亦至,食于广和居。董君宿于邑馆,以卓卧之。

十二日星期休息。晨协和来。午前何燮侯来,午后去。下午与季茀、诗荃、协和至琉璃厂〔5〕,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籑]喜庐丛书》一部七本,五元八角。寄二弟信。

十三日午阅报载绍兴于十日兵乱,十一犹未平。不测诚妄,愁绝,欲发电询之,终不果行。夕与季茀访燮和于海昌会馆。

十四日晨以快信寄二弟,询越事诚妄。

十五日上午得范爱农信,九日自杭州发。

十六日下午蒯若木来。夕蔡国青来,饭后去。

十七日大雨。宣武门左近积水没胫,行人极少,予与季市往返共一骡车。

十八日晴。下午吴一斋来。董恂士、张协和来,与季市俱至广和居,蔡国亲已先在,遂共饭。夜恂士宿季市处。

十九日与恂士、季市游万生园〔6〕。又与季市同游陶然亭,其地有造象,刻梵文,寺僧云辽时物,不知诚否。苦望二弟信不得。夜得范爱农信,十三自杭州发。

二十日晨得宋子佩信,十二自越发。上午得童鹏超信,十三自越发,谬极。

二十一日上午顾石臣至部来访,谢不见。晚散步宣武门外,以铜元十枚得二花卉册,一梅,一夫渠,题云恽冰绘,恐假托也。
二十二日晚顾石臣来,纠缠不已,良久始去。

二十三日晨寄范爱农、宋子佩信。下午得二弟信,十四日发,云望日往申迎羽太兄弟。又得三弟信,云二弟妇于十六日下午七时二十分娩一男子,大小均极安好,可喜。其信十七日发。晚寄二弟信。

二十四日梅君光羲贻佛教会第一、二次报告各一册。

二十五日下午至琉璃厂购《李太白集》一部四册,二元;《观无量寿佛经》一册,三角一分二;《中国名画》第十五集一册,一元五角。

二十六日星期休息。下午同季市、诗荃至观者寺街青云阁〔7〕啜茗,又游琉璃厂书肆及西河沿劝工场〔8〕。

二十七日得二弟信,二十一日发。

二十八日晨寄二弟及其夫人信。晚谷青来。

二十九日无事。

六月 (善用佳软补入部分日记)

#日记

一日下午寄二弟、三弟信。晚同恂士、铭伯、季市饮于广和居。

二日星期休息。午后铭伯、季市、诗荃同游万生园。张协和、游观庆来,不值。

三日夜腹痛。收二十七、八日《民兴日报》各一分。

四日得范爱农信,三十日杭州发。

五日下午寄二弟信。晚雨有雷,少顷霁。

六日下午雨。得二弟信,三十日发。夜补绘《於越三不朽图》〔1〕阙叶三枚。

七日阴。得升叔信,二日九江发。收初一日《民兴日报》一分。得杜海生信。

八日晚访杨莘士于吴兴会馆。国亲来。收五月卅一日《民兴报》一分。
九日晨商生契衡来。上午至青云阁理发。午后赴琉璃厂购《四印斋校刻词三种》一部四册,一元;善化童氏刻本《沈下贤集》一部二册,二元五角;《畿辅丛书》本《李卫公会昌一品集》一部六本,二元。得二弟信,三日杭州发。收初二、三《民兴报》各一分。夜大雷雨。
十日晨寄二弟信。寄杜海生信。上午得三弟信,初四日发。收四日《民兴日报》一分。午后与齐君宗颐赴天津,寓其族人家,夕赴广和楼考察新剧,则以天阴停演,遂至丹桂园观旧剧。
十一日上午至日租界加藤洋行购领结一,六角五分;革履一,五元四角。午后赴天乐园观旧剧。夜仍至广和楼观新剧,仅一出,曰《江北水灾记》,勇可嘉而识与技均不足。余皆旧剧,以童子为之,观者仅一百卅余人。
十二日晚自天津返北京。微雨。得二弟及信子信,并六日发。收五日《民兴报》一分。
十三日晚小雨。饮于广和居,国亲为主,同席者铭伯、季市及俞英崖。收六、七日《民兴日报》各一分,有《童话研究》,起孟作也。
十四日晨寄三弟及二弟妇信。午后与梅君光羲、吴[胡]君玉搢赴天坛及先农坛,审其地可作公园不。收八日《民兴报》一分。
十五日午寄二弟信。下午得二弟及三弟信,并九日发。收九日《民兴日报》一分。
十六日星期休息。上午赴青云阁购袜子、日伞、牙粉等共二元六角。又赴琉璃厂购《龚半千画册》一本,八角;陈仁子《文选补遗》、阮刻《列女传》各一部,共六元。下午寄二弟及三弟信。晚协和、谷青来谈。 #画册
十七日收十日、十一日《民兴报》各一分。大热。
十八日晨头痛,与齐寿山闲话良久始愈。晚雷雨。
十九日旧端午节。收十二日《民兴报》一分。夜铭伯、季市招我饮酒。
二十日收十三日《民兴日报》一分。
二十一日下午四时至五时赴夏期讲演会〔2〕演说《美术略论》,听者约三十人,中途退去者五六人。收十四日《民兴日报》一分。收共和党〔3〕事务所信。
二十二日得二弟信,十五日绍兴发。又得升叔信,十六日九江发。收十五、十六日《民兴日报》各一分。蔡总长元培于昨日辞职。收共和党证及徽识。
二十三日星期休息。上午寄三弟信,内附与二弟信一小函。下午董恂士来谈,晚饮于广和居,铭伯亦去,季市为主。收十七、十八日《民兴日报》各一分。
二十四日无事。
二十五日雨,傍午霁。午后视察国子监及学宫,见古铜器十事及石鼓,〔4〕文多剥落,其一曾剜以为臼。中国人之于古物,大率尔尔。
二十六日上午太学守者持来石鼓文拓本十枚,元潘迪《音训》二枚,是新拓者,我以银一元两角五分易之。下午得二弟信,二十一日杭州发,内附《童话研究》草稿四枚。收十九、二十日《民兴日报》各一分。收全浙公会信,内《全浙公会章程草案》四纸,发起者孙宝瑚、汪立元、王潜、李升培、王葵、王亮等,皆不相识,未知其人如何,拟置不报。
二十七日下午假《庚子日记》二册读之,文不雅驯,又多讹夺,皆记"拳匪"事,其举止思想直无以异于斐、澳野人。齐君宗颐及其友某君云皆身历,几及于难,因为陈述,为之瞿然。某君不知其名氏,似是专门司司员也。收二十一日《民兴日报》一分。
二十八日午后小雨,旋止。四时赴夏期讲演会述《美术略论》,至五时已。收三弟信,二十二日发。收二十二日《民兴报》一分。晚复雨,旋止。
二十九日晨寄二弟信。又寄三弟信。收本月津帖六十元。下午至直隶官书局购《雅雨堂丛书》一部二十册,十五元;《京畿金石考》一部二册,八角。得二弟妇信,附芳子信一纸,二十三日发。收二十三日《民兴报》一分。夜饮少许酒。
三十日星期休息。上午谢西园来,云居香炉营头条谢宅,商生契衡亦至,饭于广和居,午后并去。收二十四日《民兴报》一分。

八月,任命教育部佥事与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月公余篡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民国2年 33岁

二月,发表〈儗播布美术意见书〉。

六月,回绍兴省母。

八月,返京。

十月,校录《稽康集》,并作〈稽康集‧跋〉。

1914年 民国3年 34岁

四月起,开始研究佛学。

十一月,辑《会稽故事杂集》成,并作序文。

1915年 民国4年 35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字印行。

九月,被教育部任命为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本年开始在公余搜集、研究金石拓本,尤侧重汉代、六朝的绘画艺术。

1916年 民国5年 36岁

十二月,母六十岁寿诞,回绍兴。次年一月回北京。

1917年 民国6年 37岁

一月,返回北京。

七月三日,因张勋复辟,愤而离职;乱平后,十六日回教育部工作。

1918年 民国7年 38岁

《狂人日记》

四月,小说〈狂人日记〉写成,发表于五月,由陈独秀等编北京《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号,署名鲁迅。

七月,作论文〈我之节烈观〉,抨击旧社会礼教,发表于八月出版的《新青年》。

九月开始,在《新青年》〝随感录〞栏陆续发表杂感。

1919年 民国8年 39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三月,小说〈孔乙己〉写成;四月,发表于《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署名鲁迅。

四月,小说〈药〉写成;五月,发表于《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署名鲁迅。

六月末或七月初,小说〈明天〉写成;十月,发表于由傅斯年主编的北京《新潮(月刊)》第二卷第一号,署名鲁迅。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迁入。同月,在北京《国民公报》〝寸铁〞栏用笔名黄棘发表短评四则。

八月至九月,在《国民公报》〝新文艺〞栏以神飞为笔名陆续发表总题为〈自言自语〉的散文诗七篇。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小说〈一件小事〉写成;十二月,发表于由孙伏园主编的北平《晨报副刊‧周年纪念增刊》,署名鲁迅。

十二月一日至二十九日,返绍兴迁家,接母亲、朱安和三弟建人至北京。

1920年 民国9年 40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着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八月,小说〈风波〉写成;九月,发表于《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署名鲁迅。同月,译德国哲学家尼采〈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毕,发表于九月出版的《新潮》第二卷第五期。

十月,小说〈头发的故事〉写成;十月,发表于由宗白华等主编的上海《时事新报‧学灯》,署名鲁迅。同月,译成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着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本年秋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民国10年 41岁

《阿Q正传》

一月,小说〈故乡〉写成;五月,发表于《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署名鲁迅。

二、三月,重校《稽康集》。

十二月,小说〈阿Q正传〉写成;同月在北京《晨报副刊》开始连载,至次年二月十二日载毕。

本年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民国11年 42岁

《呐喊》

二月,发表杂文〈估《学衡》〉,再校《稽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童话剧《桃色的云》,次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与周建人、周作人合译的《现代小说译丛》,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六月,小说〈端午节〉、〈白光〉写成;前者九月,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署名鲁迅。后者七月,发表于由孟森等主编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十九卷第十三号,署名鲁迅。

十月,小说〈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写成;前者十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署名鲁迅。中者十二月,发表于由章锡深主编的上海《妇女杂志(月刊)》第八卷第十二号,署名鲁迅。后者十二月,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十二号,署名鲁迅。

十一月,历史小说〈不周山〉写成;十二,发表于《晨报副刊‧周年纪念增刊》,署名鲁迅,曾收入《吶喊》内。

十二月,编成小说集《吶喊》,本书收至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鲁迅所作小说计十五篇,并作〈自序〉,次年八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一九三0年一月《吶喊》第十三次印刷时,鲁迅将〈不周山〉抽去,后改名〈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内,《吶喊》剩十四篇作品。

1923年 民国12年 43岁

与周作人破裂

六月,与周作人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七月,与周作人关系破裂。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开始,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至一九二五年三月结束。

十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同月,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演,题为〈娜拉走后怎样〉。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

本年秋季起,除在北大、北师大兼任讲师外,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4年 民国13年 44岁

一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作题为〈未有天子之前〉的讲演。

二月,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写成;前者三月,发表于《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第六号,署名鲁迅。中者五月,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五号,署名鲁迅。后者三月,发表于《妇女杂志》第十卷第三号,署名鲁迅。

三月,小说〈肥皂〉写成;同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署名鲁迅。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册由北京新潮社出版。该书次年九月合成一册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同月又校《稽康集》,并撰校正《稽康集》序。

七月,应西北大学与陜西教育厅之邀,赴西安讲学,讲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八月十二日返京。

九月,开始写〈秋夜〉等散文诗,后结集为散文诗集《野草》。

十月,译毕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本年十二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

十一月,《语丝》周刊创刊,鲁迅为发起人与主要撰稿人之一。创刊号上刊出鲁迅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本年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5年 民国14年 45岁

从一月十五日起,以〈忽然想到〉为总题,陆续作杂文十一篇,至六月十八日毕。

二月,小说〈长明灯〉写成;三月,发表于由邵元冲主编的北京《民国日报‧副刊》,署名鲁迅。

三月,小说〈示众〉写成;四月,发表于由孙伏园主编的北京《语丝(周刊)》第二十二期,署名鲁迅。同月,作散文〈战士与苍蝇〉,对诬蔑孙中山先生的无耻之徒作了猛烈的抨击。

五月,小说〈高老夫子〉写成;同月,发表于《语丝》第二十六期,署名鲁迅。同月,出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召开的师生联席会议,支持学生反对旧社会家长式统治的抗争。

八月十四日,被段祺瑞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免除教育部佥事职。八月二十二日,鲁迅向平政院投交控告章士钊的诉状。次年一月十七日,鲁迅胜诉,原免职之处分撤销。

十月,小说〈孤独者〉、〈伤逝〉写成,收入《彷徨》内,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十一月,小说〈弟兄〉、〈离婚〉写成;前者翌年二月,发表于由鲁迅主编的北京《莽原(半月刊)》第三期,署名鲁迅。后者同月,发表于《语丝》第五十四期,署名鲁迅。

十月,编定一九二四年以前所作之杂文,书名《热风》,本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十二月,所译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集《出了象牙之塔》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同月,作论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并编定杂文《华盖集》,作〈题记〉,次年六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本年仍为《语私》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本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民国15年 46岁

8月,至厦门
12月,至广州中山大学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鲁迅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开始写作回忆散文〈狗‧猫‧鼠〉等,后结集为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三月,作〈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颂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同月,段祺瑞政府枪杀爱国请愿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发生。为声援爱国学生,揭露军阀政府的暴行,鲁迅陆续写作了〈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纪念刘和珍君〉等杂文、散文多篇。因遭北洋军阀政府通缉,曾被迫离寓至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避难十余日。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编《小说旧闻钞》,作序言,当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同月,应厦门大学邀请,赴任该校国文系教授兼国学研究院教授,启程离北京。许广平同车离京,赴广州。同月,小说集《彷徨》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该书收自1924年至1925年鲁迅所作小说计十一篇作品。

九月,抵厦门大学。

十月,编定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并作〈小引〉,次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同月,编定论文与杂文合集《坟》,并作〈题记〉,次年三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十二月,因不满于厦门大学的腐败,决定接受广州中山大学的聘请,辞去厦门大学的职务。同月,历史小说〈奔月〉写成;翌年一月,发表于《莽原》第二卷第二期,署名鲁迅。

1927年 民国16年 47岁

一月,离开厦门到广州中山大学,出任该校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十八日,应邀赴香港讲演,讲题为〈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二十日回广州。

四月,历史小说〈铸剑〉写成;同月,发表于《莽原》第二卷第八、九期,原题为〈眉间尺〉,署名鲁迅;一九三二年编入《自选集》时改为现名。同月,在黄埔军官学校讲演,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同月十五日,为营救被捕的进步学生,参加中山大学系主任会议,无效,于二十九日提出辞职。同月,编散文诗集《野草》成,作〈题辞〉;七月,该书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七月,应邀在广州暑期学术讲演会上发表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讲演。

八月,编《唐宋传奇集》成,由北京北新书局在本年十二月及次年二月分上下册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偕许广平乘轮船离广州,十月三日抵达 #上海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开始同居生活。沪上学界,闻鲁迅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同月,《语丝》周刊被政府封闭,由北京移至上海继续出版,鲁迅任主编,次年十一月辞去主编职。

1928年 民国17年 48岁

二月,译日本作家板垣鹰穗的《近代美术思潮论》毕,次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同月,作文艺评论〈〝醉眼〞中的朦胧〉,与《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四月,译日本作家鹤见佑辅随笔集《思想‧山水‧人物》毕,次年五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与郁达夫合编的《奔流》月刊创刊。

十月,杂文集《而已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民国18年 49岁

海婴出生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二月,译日本作家片上伸的论文《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毕,并作〈小引〉,本年四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

四月,译俄国作家卢那察尔斯基的论文集《艺术论》毕并作〈小引〉,本年六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同月,作〈《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该书由鲁迅、柔石等编译,分两册,先后于本年四月、九月由上海朝花社出版。

五月十三日,离上海北上探亲,十五日抵北平。在北平期间,先后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院、北平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等院校之邀讲演。六月三日启程南返,五日抵沪。

八月,译卢那察尔斯基的论文集《文艺与批评》毕,本年十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子周海婴出生。

十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

十二月,应上海暨南大学之邀,前往讲演,题为〈离骚与反离骚〉。

1930年 民国19年 50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萌芽月刊》创刊,鲁迅为主编人之一。

二月,参加〝自由大同盟〞成立会。同月,《文艺研究》创刊,鲁迅主编,并作〈《文艺研究》例言〉,这个刊物仅出一期。

二月至三月间,先后在中华艺术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公学分院作演讲,共四次,题目分别为〈绘画漫论〉、〈美术上的现实主义问题〉、〈象牙塔与蜗牛庐〉和〈美的认识〉。

三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发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同月十九,得知被政府通缉的消息,离寓暂避,至四月十九日。

五月,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同月,译完俄国作家普列汉诺夫《艺术论》,并为之作序,本年七月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八月,译俄国作家雅各布武莱夫小说《十月》成,并作后记,一九三三年二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九月二十五日,为鲁迅五十寿辰。文艺界人士十七日举行庆祝会,鲁迅出席。同月,编德国版画家梅斐尔德的《士敏土之图》画集成,并为之作序。次年二月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印行。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

十一月,修订《中国小说史略》毕,并作〈题记〉。修订本次年七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十二月,译成俄国作家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次年九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十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再版。

1931年 民国20年 51岁

一月二十日,因〝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而离寓暂避,二十八日回寓。五位青年作家遇难后,鲁迅在〝左联〞内部刊物上撰文,并为美国《新群众》杂志作〈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三月,鲁迅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同月,校阅孙用译裴多菲的长诗〈勇敢的约翰〉毕,并为之作〈校后记〉。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校阅李兰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夏娃日记》毕,并于九月为之作〈小引〉。同月,为日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为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九月,就〝九一八〞事变,发表〈答文艺新闻社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意义,
这在一面,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膺惩”他的仆役——中国军阀,也就是“膺惩”中国民众,因为中国民众又是军阀的奴隶;
在另一面,是进攻苏联的开头,是要使世界的劳苦群众,永受奴隶的苦楚的方针的第一步。

——九月二十一日。

十一月,校《稽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同月,作文艺评论〈答北斗杂志社问〉。

1932年 民国21年 52岁

一月三十日,因〝一二八〞战事,寓所受战火威胁而离寓暂避居内山书店,三月十九日返寓。

二月,与茅盾、郁达夫等共同签署〈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书〉,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

四月,杂文集《三闲集》编成,并作序,本年九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同月,杂文集《二心集》编成,并作序,本年十月由上海合众书店出版。

五月,自录译着书目。

九月,编辑与曹靖华等合译的俄国短篇小说两册,一册名《竖琴》,另一册名《一天的工作》,各作〈前记〉与〈后记〉,二书均于一九三三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一九三六年再版时合为一册,改名为《苏联作家二十人集》。

十月,作文艺评论〈论〝第三种人〞〉。同月,作文艺评论〈为〝连环图画〞辩护〉。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北上探亲,十三日抵北平。在北平期间,先后应北京大学第二院、辅仁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大学之邀前往讲演,讲题分别为〈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今春的两种感想〉、〈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再论〝第三种人〞〉和〈文力与武力〉。三十日返抵上海。

十二月,作〈《自选集》自序〉。《鲁迅自选集》于次年三月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同月,编定《两地书》(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集)并作序,次年四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同月,与柳亚子等联名发表〈中国著作家为中苏复交致苏联电〉。

1933年 民国22年 53岁

一月,应蔡元培函邀出席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临时执行委员会会议,被推举为上海分会执行委员。

二月,作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月十七日,在宋庆龄寓所参加欢迎英国作家萧伯纳的午餐会。

三月,作〈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与宋庆龄、杨杏佛等赴上海德国领事馆,递交〈为德国法西斯压迫民权摧残文化的抗议书〉。同月,作杂文〈天上地下〉。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鲁迅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鲁迅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心。同月,作杂文〈华德保粹优劣论〉与〈华德焚书异同论〉。

七月七日,与美国黑人诗人休斯会晤。同月,杂文集《伪自由书》编定,作〈前记〉、〈后记〉,本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

八月,作文艺评论〈小品文的危机〉。九月三日,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在上海召开远东会议,鲁迅被推选为主席团名誉主席,但未能出席会议。

十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

十二月,为葛琴的小说集《总退却》作序。同月,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编定,并作〈题记〉,次年三月由上海联华书局以〝同文书局〞名义出版。

1934年 民国23年 54岁

一月,为所编俄国版画集《引玉集》作〈后记〉,本年三月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印行。

三月,编定杂文集《准风月谈》作〈前记〉,十月作〈后记〉,本年十二月由上海联华书局以〝兴中书局〞名义出版。同月,作〈答国际文学社问〉。

五月,作文艺评论〈论〝旧形式的采用〞〉。

六月,作杂文〈拾来主义〉。

七月,编定中国木刻选集《木刻纪程》并作〈小引〉,本年八月由上海铁木艺术社印行。

八月,作散文〈忆刘半农君〉。同月,编《译文》月刊创刊号,任第一至第三期主编,并作〈《译文》创刊前记〉。同月,作论文〈门外文谈〉。同月,历史小说〈非攻〉写成,收入《故事新编》,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十一月,为英文月刊作杂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十二月,编定《集外集》,作序言。本书次年五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

1935年 民国24年 55岁

一月,译成俄国作家班台莱夫的儿童小说〈表〉,本年七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二月,着手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第一部,十月译毕,本年十一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同月,《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编选毕,并为之作序。本年七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三月,作〈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四月,为日本东京改造社用日文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六月起,陆续作以〈题未定草〉为总题的杂文,至十二月止,共八篇。

八月,为所译俄国作家高尔基《俄罗斯的童话》作〈小引〉,该书十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作〈萧红作《生死场》序〉。同月,历史小说〈理水〉写成,收入《故事新编》,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十二月,作文艺评论〈杂谈小品文〉。

同月,历史小说〈采薇〉、〈出关〉、〈起死〉写成;与前作〈补天〉、〈奔月〉、〈铸剑〉、〈理水〉、〈非攻〉一起,汇编成《故事新编》,并作序,次年一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本书收自1922年至1935年鲁迅所作历史小说计八篇作品。

同月,作《且介亭杂文》序及附记,与《且介亭杂文二集》序及后记;本月还曾着手编《集外集拾遗》,因病中止。

1936年 民国25年 56岁

10.19 先生 #去世

一月,《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编定,并作〈序目〉,本年五月自费以三闲书屋名义印行。同月,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

二月,为日本改造社用日文写〈我要骗人〉,及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肺病转重,量体重,仅三十七公斤。同月,扶病作〈《海上述林》上卷序言〉,与〈《海上述林》下卷序言〉。该书署〝诸夏怀霜社教印〞,上卷于本年五月出版,下卷于本年十月出版。

四月,作杂文〈三月的租界〉。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作〈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八月,作〈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九月,作散文〈死〉。

十月八日,往青年会参观第二次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并与青年木刻艺术家座谈。同月九日,作散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同月十七日,执笔写作一生中最后的一篇作品〈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未完篇辍笔。

十月十九日晨三时半,病势剧变,延至五时二十五分病逝于上海。

附: 鲁迅三兄弟的遗言

鲁迅遗言

一、不得因办丧事收任何一文钱,老朋友除外。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万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1965 周作人遗言 80岁

“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而无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1984 周建人遗言 96岁

“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就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很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能办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供医生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河大海中。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